基隆-全家福元宵
庙口夜市爱四路巷弄内“全家福元宵”汤圆店,已传承第2代经营,坚持手工制造,摊位现煮现卖,生产包括,芝麻汤圆、桂花酒酿汤圆、加蛋汤圆等。 全家福元宵以皮薄、馅多著名,业者还在黑芝麻馅内,添加少许猪油提味。煮熟后的汤圆,吃起来软软口感,带着芝麻香气。顾客也可选择在汤头内,打入蛋花,或加入桂花酒酿,让元宵增添清香、甜美。

基隆-泡泡冰
泡泡冰,又称丰仁冰,是台湾受欢迎的冰品小吃之一,有“台湾的冰淇淋”之称。全台各地皆有,其中又以基隆出产的泡泡冰最为出名。主要作法是在刨冰之中加入各种配料,再加以手工打制混合制成。由于是纯手工搅拌,故吃起来口感绵密。

基隆-鼎边趖
鼎边趖,米食小吃,流行于福建、台湾等地。于台湾当地,以台南与基隆庙口夜市等地所制最为著名。

台北市-牛肉面
牛肉面 是泛指各种以炖煮过的牛肉块为主要配料的汤面食,其根源难以追溯,但与近代牛肉面调理方式较为接近的面食一般认为起源于兰州的牛肉拉面,原本是唐代回族所创的,历史已有一千多年。长久以来,牛肉面不仅深植台湾饮食文化,成为广大民众日常享用的国民美食;更以其独特风味享誉国际、深受各国观光客喜爱,知名度与日本的拉面并驾齐驱。台北市则因历史与人文的因缘际会,汇集了大江南北、各式流派的牛肉面风味,牛肉面店的数量及密度更高居全台第一;同时许多历史悠久口碑一流的知名牛肉面店,更早与台北的发展与脉动相联结,成为许多老台北人、甚至台湾人的共同美食记忆。
在台湾,牛肉面发展成一种特色的食品,一般区分为“清炖牛肉面”和“红烧牛肉面”。
红烧牛肉面:注重浓厚的口味,以豆瓣酱, 酱油为基底的口味, 在市场上略居主流。
清炖牛肉面:以花椒、胡椒和高汤为基底的口味。又名“清蒸牛肉面”,以清爽口感与红烧口味抗衡。特色是所使用的牛肉都是当天现场宰杀的。台湾牛肉面大部分使用的牛肉是牛腩肉,也有部份会让顾客选择改以牛筋肉或牛肚肉代替。
牛肉汤面:“牛肉汤面”没有牛肉块,仅有牛肉汤、面条、以及一些极为小块的牛肉末。也就是“没有牛肉块的”牛肉面。
牛肉面在台湾除了红烧和清炖(清蒸)口味之外,还衍生出了许多独特的种类:
番茄牛肉面:主要是在红烧口味的汤底中,加入番茄一起炖煮。
葱烧牛肉面:在红烧的汤底中加入事先爆香的葱。
麻辣牛肉面:加入花椒的辣味汤底。
沙茶牛肉面:做法与红烧和清炖的口味完全不同,是利用牛骨熬煮汤头,再加上沙茶酱。食用时会放上豆芽菜或豆苗。
牛排牛肉面:加入高级牛排(例如:沙朗牛排)的牛肉面,价格通常较贵。
咖哩牛肉面:使用咖哩为汤底。
另外尤其是在台湾地区有不少速食面都是以添加牛肉或牛肉口味而叫做牛肉面。
台湾的川味牛肉面其实是在台湾本地所发展出的牛肉面种类,与在中国四川的牛肉面口味完全不同。一般认为起源是由四川省来台的退役士兵将来自家乡成都的“牛肉红汤”加上面条后而成。发源于高雄冈山眷村,在台北兴盛后流传至台湾各地。

台北市-卤肉饭
夜市是台湾相当特殊的市集文化,而卤肉饭一直是夜市最受欢迎的用餐选择。因此,2007年台北市政府办理传统美食嘉年华即以“卤肉饭”为主题,邀集台北数十家夜市及商圈的卤肉饭业者共襄盛举,除办理“寻找黄金卤肉饭”,并举办“卤肉饭大胃王比赛”,让民众感受各店家卤肉饭独特的风味,参加民众皆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宁夏夜市、临江街夜市的卤肉饭皆为其中翘楚。

台北市-芒果冰
位于永康街的冰馆是台北市芒果冰的鼻组,老板运用热带水果芒果为主要食材,缀以冰淇淋、炼乳,是难以形容的美味。水果本身散发的香气,加上丰富甜蜜的各式口味冰淇淋,迅速带动台北市的芒果冰风潮。

台北市-清粥小菜
素有稀饭街美称的复兴南路,24小时营业的店家林立,多以清粥小菜为主,凌晨时分常有很多民众特地跑来这儿吃清粥小菜。 卖点除了远近驰名的地瓜稀饭,各家菜色也都出奇制胜、相当丰富,各类时蔬热炒、鱼、肉、海鲜类、汤汁类食物如卤白菜、臭豆腐、麻辣鸭血及传统早餐配料等,可以同时满足你的肚子跟你的嘴。著名商家有无名子、小李子等等。

台北市-大饼包小饼
士林大饼包小饼的创始人陈庆昌原来在士林市场内租了一间店面卖起家乡的大陆饼─酥饼,不久他做锅饼的朋友前来投靠,两人便一起卖锅饼和酥饼。几年后这位老友病了,陈先生感念老友同甘共苦,而将锅饼与酥饼合而为一,成为今日的大饼(锅饼)包小饼(酥饼)。

台北县-金山鸭肉
位于金山老街尾广安宫前的鸭肉摊,创立于民国45年,1年可吸引将近50万饕客前往。金山鸭肉好吃的秘诀,在于店家采用约130天大体格精壮的成鸭,鸭肉坚持不放味精与其他的佐料,鸭肉或鸭汤所呈现的甜味,完全是一点一滴熬煮出来的成果,肉质鲜嫩略带咬劲,软中带硬、有骨有肉。也因为料好实在,每到假日就吸引无数的游客,餐桌食堂设有7家,只要市街上有标着号码的空间就都是金山鸭肉的“食堂”。最具特色的就是看着庙前来来往往食客,端着大盘料理穿梭老街,大快朵颐的模样就像是“办桌”,好不热闹。

台北县-深坑豆腐
深坑以生产豆腐闻名全台,深坑豆腐之所以受欢迎主要有二个原因:一是制造的方法,使用一级豆孔,以木炭燃烧加温制成,造就了深坑豆腐与众不同的基础;二是料理的方式,深坑老街小吃店共同的招牌菜便是红烧豆腐。 来到深坑老街,尝尝知名的各种豆腐料理。深坑的豆腐好吃,主要秘诀在于深坑不含铁质的特殊水质,并遵循传统“盐卤法”酿制,在以木炭燃烧加温,还带有独特的焦味,这是值得大家闻香下马品尝的原因。

台北县-淡水阿给
淡水阿给,是台湾台北县淡水镇有名的小吃之一。“阿给”是日文“油豆腐”(油扬?、abura-age)发音的直接音译。阿给的做法是将油豆腐的中间挖空,然后填充炒过的冬粉(有些店家使用的是没有炒过的冬粉)、浸泡过卤汁,以鱼浆封口并加以蒸熟,食用前淋上甜辣酱或其他特殊酱汁。阿给的由来,是源自1965年杨郑锦文女士所发明,起初是为了不想浪费卖剩的食材,而想出的特殊料理方式,创始店位于淡水镇真理街上。

新竹-贡丸
贡丸为台湾新竹有名的特产之一,当地较有名的有两家“进益”与“海瑞”,新竹的贡丸是以木棒或机器“扛(槌击肉块)”出来的,因闽南语中,槌击为“扛”,故称贡丸。而新竹贡丸的材料必须用刚宰杀不久的“温体猪肉”制作,也就是所谓的“活肉”利用活肉新鲜纤维的弹性所做出来的才是真正好吃贡丸。

 

彰化-彰化肉圆
彰化肉圆 是台湾彰化县的特产,据信是由位于彰化市的“正彰化肉圆”创始人吴许水桃女士所创。彰化肉圆的外皮是用甘薯粉制作的,内馅以猪后腿肉做成的绞肉与香菇等馅料为主,调理方法是把肉圆放入蒸笼内,再油炸而成。台湾大部分的肉圆都以圆形为主,彰化肉圆也不例外,不过在彰化县中还有北斗肉圆是属于三角形的肉圆,内馅以绞肉和香菇为主,份量也较小。据说这是因为北斗镇为肉圆的发源地,而发源较早的肉圆因当时生活条件较差,所以肉圆的个头自然不会太大。在彰化市,彰化肉圆与爌肉饭、猫鼠面等两样食物有“彰化三宝”之称。
好吃店家推荐:北斗肉圆生、阿璋肉圆、正彰化肉圆……等等。

 

台南-担仔面
台南担仔面 是一种发源于台湾台南的小吃,其全名亦可称为“度小月担仔面”。“担仔”即台湾话(闽南语)“挑肩担”之意。担仔面其发源时间为清朝末年,由于台南临海,早期洪竽头以捕鱼为业,但是台南清明时节与夏季七、八、九等月份时常有台风侵扰,风雨加交导致不易出海捕鱼,故生计顿时艰困,因此称台风来袭频繁、生计维持不易的月份,称之为“小月”。渔家在无法出海捕鱼时候,在台南市水仙宫庙前叫卖面食以维持生计、度过小月,而在摊前吊上登拢书写“度小月担仔面”因此得名。度小月担仔面开设于1895年,现今在台南地区有许多店家,正宗百年老店位于台南市中正路上,这道面食的主要成份为:面条、米粉、豆芽菜、香菜、虾仁、少许汤汁以及独门肉燥。担仔面通常略贵、量少、制造过程繁杂,是所谓“食巧不食饱”(台湾俗谚:吃得精致而不吃饱)的点心而非正餐。

台南-棺材板
棺材板是台南市有名的小吃之一。由许六一先生发明的。有些店家为求吉利,将其改称为官财板。棺材板的前身是用西式酥盒加上鸡肝等中式配料做成的。一开始不称棺材板,而为鸡肝板。据闻某日,台湾大学考古队来到这家点心店品尝鸡肝板。在茶余饭后,考古队与许六一先生闲聊之际,一位教授忽然说:“这鸡肝板外形很像我们正在挖掘的石板棺呢!”。而生性乐观开朗的许六一先生听完后,便爽朗地回答:“那从此我的鸡肝板就命名为棺材板吧!”。因此,这个有点耸人听闻的名号“棺材板”便取代了鸡肝板的称号。而由于形状和偏甜的口味都很特殊,使得棺材板一炮而红,遂成台南著名小吃之一,在沙卡里巴或赤崁楼附近皆有摊贩。但事实上棺材板口味较油腻,销售以观光客为大宗,本地人不常食用。 但是其实真正的老店不是在赤崁楼附近,而是在中正路上的小巷子。

屏东-黑鲔鱼
黑鲔(黑瓮串):屏东县东港镇以捕获太平洋黑鲔鱼闻名,黑鲔鱼为世界上最大的鲔类,尾叉长最大可达300公分以上,体重可达550公斤,胸鳍极短,基部与鱼体贴合虚有一凹槽,恰可将胸鳍收合;主要分布在西北太平洋。

屏东-万峦猪脚
万峦猪脚是台湾的著名小吃,源自于屏东县万峦乡,据传1981年春节前后,当时的总统蒋经国至万峦乡旧市场内视察,曾前来品尝猪脚,也为万峦猪脚打响知名度。

 

宜兰-卜肉
卜肉是宜兰知名小吃,指的是将猪里肌肉除去筋以及油脂的部份,切成条状,沾上佐料以及面糊入锅油炸而成,以芝麻或者胡椒盐沾食。除了猪肉之外,也会将蔬菜以相同方式油炸食用。据说最早的卜肉是由宜兰县三星乡味珍香卜肉店所发明。

 

澎湖-仙人掌冰
“澎湖红苹果”即指仙人掌果实,富含维他命C,可制成果汁、果酱等食品;绿珊瑚则具有耐旱、绿化之功能;此外,值盛夏游澎湖,来一杯风茹茶,真是凉澈心脾,暑气全消。

绿岛-海草冰
海草丝只在每年冬末春初生长的嫩海藻,细嫩翠绿,为黑毛鱼至爱的食物。由于长在礁岩边,采集辛苦,清洗费时,是难得的大自然恩赐。